新新聞1418期介紹電資工會
新新聞週刊日前訪問本會秘書長,並在第 1418 期做了一則專題報導。在此感謝新新聞的專文介紹,並附上報導全文。新聞連結請見新新聞網站:http://www.new7.com.tw/SNewsView.aspx?i=TXT20140507141018TIP
電資工會要人生勝利組學會團結
當科技新貴變成責任無限加班無限的「新跪」
「一個人站出來,就一個人黑掉,十個人站出來,就十個人黑掉。」「但是一百個人站出來,就換老闆的臉要黑了!」電資工會秘書長林名哲認為,科技業工程師必須團結,別成為任資方擺布的棋子。文/楊智傑 五月一日勞工大遊行,除了傳產工會的大哥、大姊,還有一群曾被外界視為「阿宅」的年輕科技工程師。他們離開了電腦桌,跟基層勞工一起走向街頭,二十幾個人,在泥濘中揮舞著旗幟、站在指揮車上,高喊「反低薪、禁派遣」的口號,不輸人,也不輸陣。 他們是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(簡稱電資工會),已經扎扎實實地打過幾場硬仗的社會運動者。包括台積電舉辦運動會時前往宣傳組織工會(後遭台積電驅逐),爭取日月光停工時照常發薪等,並且持續深入校園,讓學生瞭解科技業實際勞動情形。
一名年輕工程師之死
他們沒有傳產工會的動員基礎、沒有社科學生的論述能力,工作更常常是園區式的「朝九晚十」,卻必須對抗擁有龐大管理團隊,強大律師團的跨國高科技業資方。 然而,一個年輕工程師之死,終於將他們聚在一起。
二 ○ 一一年二月,宏達電工程師謝銘鴻因超時加班,在公司休克死亡。此事在PTT的 Tech_job 科技業討論版引起軒然大波,剛好當年工會法修法,允許跨廠區、跨企業的產業工會組織,因此幾名最初的發起者,就趁機在PTT號召參與者,豎立起工會的旗幟。 「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一群人!」電資工會秘書長林名哲說,這群年輕工程師,運用網路迅速串連起來,並且運用訓練有素的邏輯能力,研究法律、訴訟案例、以及工會運作方式等,這三年運作下來,已逐漸成為高科技業工程師有力的後盾。
責任制不是加班的藉口
然而,林名哲也坦言,科技業資方比傳統製造業資方更清楚法律運作的漏洞,以及管理的「眉角」。舉例來說,科技業資方不會明擺著要員工超時工作,相反地,會以看似開明的「責任制」和與之連動的分紅分配,形成一種加班是「員工自願」的辦公室文化。 這種文化一旦形成,就會讓員工視為理所當然,進而成為默認、維護體制的一部分,「開始無法質疑制度的不合理」,而不適應加班的員工,也因為擁有專業技術力,很容易跳槽到同產業的其他公司,「不爽不要做」的文化,讓科技業資方得以為所欲為,無顧忌地要求員工加班。
但實際上,「八 ○%高科技製造業職務,根本不符合『責任制』的適用範圍」林名哲說,就算少數符合者,也必須要經勞資協商,並於縣府備案才可施行,「資方以責任制為名,行剝削之實,並非無法可管,而是不斷違法,政府卻不執法。」 科技公司難組工會的另外一個原因,其實是出在工程師本身。林名哲說,「這些白領工程師往往是在考場、職場競爭中勝出的人,因此更相信個人力量,勝於團隊行動的效果。」「這些人生勝利組,在體制內游刃有餘,也較不習慣於體制外的抗爭。」林名哲說,這些思維模式,使得工程師經常不願意出頭,從而增加了工會籌組的難度。 此外,比起傳產,科技業的作業流程「個人化色彩」也較重,更易獨立完成一項作業,這也降低了勞工之間的聯繫。 以當年台積電惡意解雇的抗爭為例,加入工會者多為生產線技術員,工程師則傾向自己請律師,甚至自己念法律自己提告,「然而,最後大部分一審即敗訴。顯示勞工團結真的很重要!」林名哲感慨的說。
人生勝利組也要學團結
比起科技業的前一輩,曾經歷過「黃金時代」股票分紅的管理階層,這一代的年輕工程師可以說是「覺醒的一代」,許多年輕工程師突然從「暴肝大賺一筆然後退休」的夢中醒來,才發現自己不過是一般勞工,可以被任意解雇,是資方手中的一枚棋子。 林 名哲說,「一個人站出來,一個人馬上黑掉,十個人站出來,十個人馬上黑掉。」「但是一百個人站出來,就換老闆的臉要黑了。」對於未來的想法「就是要不斷把 聯繫的圈子擴大,正式員工幫助派遣工,本勞幫助外勞。」林名哲說,幾乎所有案例都證明,唯有勞工能夠真正團結,不為了自己的利益妥協,才有真正從資方掙回權力的希望。